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对于江苏援藏人而言,西藏是第二故乡。6月16日,对江苏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他们跨越3800公里,从江苏来到拉萨,把责任和爱奉献给了雪域高原这片热土。
【资料图】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6月15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初三(1)班的学生们正在上数学课,“看有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咱们提取一下。”“提取A。”教室里,学生们齐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并跟着老师一起完成解题。正在上课的王文明就是第十批援藏老师之一,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和他一样的援藏老师一共20人,分别来自南通、扬州。
△初三(1)班学生正在上课
初印象
援藏老师的到来让学生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位于拉萨东郊教育城内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是一所由江苏省政府投资援建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共有2900名。
这所学校是学生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在他们的眼里,在这里读书意味着距离大学更近了一步。白玛央宗卓嘎正在读高二,17岁的她扎着一个马尾,充满朝气。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明年想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她说:“我很喜欢优秀传统文化,援藏老师过来后我可以从他们那里接触到更多的我想了解的东西。他们会教我们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快地掌握知识点,也会鼓励我们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援藏老师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吴苏东
在带给学生动力之外,援藏老师的到来无疑也给在藏的老师们提供了“加油站”。今年35岁的刘应,是一位拉萨本地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五年了。在和第十批援藏老师相处的一年里,他印象很深的就是高一年级班主任吴苏东。“他是一位温文尔雅又很专业的语文老师,很有责任感,永远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刘应说,来到这里之后,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但吴苏东一来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学校,然后就去教室陪着学生早读。像吴苏东这样的援藏教师的敬业精神早已传遍了学校“教师圈”。
刘应说:“我会把援藏老师的奉献精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激励自己做好教育工作。”
传经验
结合实践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我在拉萨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帮助孩子们。一有时间,我就想陪陪孩子,解决他们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老师们的点赞,吴苏东谦虚地表示只是做了所有援藏老师应该做的工作。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每一位援藏老师还肩负着传帮带的职责,从“输血”转变成“造血”,培养植根本土的优秀教师,从而真正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此次吴苏东的结对帮扶对象是次旦央吉,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吴苏东回忆,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他和次旦央吉想到了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孔子和老子的观点进行阐述。而对于这次尝试,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校长殷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学校管理层面,教育援藏管理干部要与当地干部融合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江苏教育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当地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优化管理模式;要做好教育科研,这是对老师个体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双赢的事情;要把援藏老师与在藏老师“青蓝工程”结对工作做实,开展帮扶,相互促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江苏正在深化“组团式”教育援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努力帮助培养具有鲜明“苏教特色”骨干教师队伍。据了解,多年下来江苏教育援藏工作目前已经实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各门类教育全覆盖。刚刚过去的一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高考上线率达99.5%,本科率达90%,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学校初中班也被誉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现代快报+记者徐梦云文/摄
(校对 许元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