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堡村: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的华丽转身

来源:淮安日报时间:2024-11-27 15:18:03

堡,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当“堡”见于地名时,也读作“pù”,通“铺”。涟水县十堡(pù)村,就常因读音闹出乌龙。不过,要论村集体经济实力,十堡并无争议,镇上“优等生”,妥妥一个“百万元村”。

十堡之名与河相关。明清时期,淮阴境内黄河、淮河主要地段设立河兵与堡夫,负责管理保护河堤,河营驻扎在河堤上,一般称为“堡”。“从王营镇向涟水县方向,每隔二里多设一堡,到我们这儿,正好是第十个,所以就被叫‘十堡’。”十堡村党总支书记周建刚说,村子的名字源自河,发展更离不开河。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十堡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民多以种植“一稻一麦”为业,收入有限,村集体曾“穷得叮当响”。“特别是2005年前后,村‘两委’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靠借款维持运转。”周建刚回忆说,“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灵,村‘两委’想干啥事都干不成,个个憋屈。”

转机发生在2013年8月。彼时,福建客商组团来淮考察,一眼就相中了十堡。理由很简单,地理位置好。这里紧靠城区,盐河贯穿,京沪高速、淮安机场毗邻。用客商的话说,“十堡是‘水陆空’齐聚的‘风水宝地’。”

随即,投资2.3亿元的石材基地福兴建材城在十堡落成。自此,以建材城为中心,石材加工、园艺景观、混凝土搅拌等24家企业相继落户,十堡日渐兴起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集群,从传统农业村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工业村。

产业集聚、企业林立,最直观的好处是老百姓可务工、有钱赚。村民高尚兵此前在家务农,守着“一亩三分地”,从年头忙到年尾,收成看得见。建材城落户十堡后,高尚兵添置了一辆三轮车,农闲的时候帮商户送货,赚活钱。短短几年时间,高尚兵的三轮车就升级换代,换成了小货车,儿子也跟着一起忙送货、跑运输,父子二人年纯收入超30万元。“这份工作虽然累,但比在外打工强。”谈起现状,高尚兵说,每天忙得后脚踩前脚,但日子有奔头。如今,十堡全村2000余名劳动力中,有60%在“家门口”的企业找到了“饭碗”,实现了就业。

村集体也不闲着。村里企业商户多了,公共服务需求激增。村“两委”迅速注册成立十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保安、保洁等物业服务,并承揽小型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和1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净增收30多万元。“这还只是小头。”周建刚自豪地说,“算上土地流转等其他收入,去年十堡村集体收入达146万元。”

村富民得福。“每年你们都给我送蛋糕,真是太感谢了!”十堡村村民张奶奶今年86岁,每年生日,她都会收到村里送来的蛋糕和礼物。十堡村善赚钱也舍得花钱,对80岁以上老人,每年赠送生日礼物,免费上门理发,让老人老有所依;资助成立夕阳红文化演出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文艺演出,让村民有所乐;投资1000多万元配套建设小区水、电、路等硬件设施,让村子面貌新……这些年,十堡村的民生实事一桩桩一件件,做到了村民心坎上。

昔日沿河筑“堡”聚人立村,如今划地建“城”聚财兴业。谈起十堡村的未来,周建刚说,美好的愿景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两条:“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以法律为准绳,全力保护学生权益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