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远乡镇的养老实践:在农村,他们老了怎么办? 天天视点

来源:华夏时报时间:2023-06-29 06:06:3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日照摄影报道

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知识改变命运,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大学生纷纷奔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在他们的身后是渐行渐远的家乡和越来越老的父母。

不可回避,当农村的父母老了,而我们又离得太远,谁来负责他们的养老?这原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华夏时报》记者近日在山东日照岚山区地势偏远的中楼镇调研农村养老时,得到的却是“幸福的答案”。


【资料图】

记者在中楼镇中楼村、孟家西楼村、两山口村等地采访看到,村村建有集餐饮、休闲、医疗、救助等为一体的数百平方米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75岁以上老年人每日免费午餐,另有康复医疗、理发、送餐、休闲娱乐等全部免费。

中楼镇党委书记于涛告诉本报记者:“这些支出的来源是,区财政出80%,再由镇里牵头,村里承担一部分,接受村民和外界捐助,运营机构参与,目前已打通了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在中楼镇甚至整个岚山区,随着“政府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呈现出来的是农村养老“全域康养服务一体化新模式”可供复制的样本。

“免费的午餐”

作为镇驻地的中楼村,村民3200多人,是人口大村。记者走进由村委大院改建而成的中楼村养老服务中心时,还未到午餐时间,给老人配备的餐厅、保健室、休息室、活动室、中医服务室、手工间、理发室等,门已打开,室内配备着先进治疗仪器、各种棋类游戏、木质床铺、手工素材,静静等待即将结伴而来的老人们。

中医服务室开放时间一目了然

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厨房用品卫生整洁,存放食材的冰箱一字排开,几十张餐桌上放着每个用餐老人的桌牌,显眼处是最新的一周菜谱。中楼村党支部书记陈加科向记者介绍起养老服务中心的贴心配置如数家珍:村委大院迁到新址后,按敬老院的标准进行了改建,目的就是适合老年人使用,既方便又安全,比如,休息间男女分开,床垫按季节更换,地板用的防滑材料,桌椅床用的无污染木材,桌子角是圆的,椅子高度充分考虑到老人习惯……

“行动方便的每天来餐厅就餐,不能来餐厅子女也不在身边的,由专门配餐员送餐,用特制的保温分层饭盒,每个老人两个,今天送过去同时把昨天的收回来。”陈加科称。

周升芬是山东惠泽养老产业公司派驻中楼村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代表,目前负责这个中心的采购、送餐、助医等整体运营工作,她翻着菜谱向记者仔细介绍:除了采购最新鲜无公害的蔬菜,菜谱也是科学配比,每天给饭菜留样,做到有据可查,确保老人吃得放心。

周升芬在向记者介绍每周菜谱

孟家西楼村位于中楼镇驻地西偏南2公里,75岁及以上老年人50余人,却在1560平方米地面上建起了960平方米的集养老服务、医疗卫生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康养服务中心,内设卫生室和国医馆,配备医生2名。孟家西楼村党支部书记孟庆斌介绍:这家养老中心由普天安泰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村民来卫生室拿药可直接使用医保。

地处偏远的两山口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是记者时隔3年多第二次到访,彼时还叫幸福苑。

两山口村党支部书记何北民告诉记者:两山口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库区移民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大部分常住人口是老人孩子,养老问题突出;如今建成的高标准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解决了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医疗需要,还流转了半亩土地作为中心小菜园自产绿色餐食,还在宽敞的大院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书画学习、周姑子戏曲表演、组织贫困户妇女和老年人做手工,提高贫困户和老年人经济收入。

据了解,中楼镇65个村如今建成了62个养老服务中心,人口较少的村就近纳入,实现了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镇数千名75岁及以上老人,除少数特困供养、集中供养外,每天至少能吃上一顿免费餐,并享用中心的各种服务,60至74周岁的老人就餐按成本价5元左右自费。

“免费午餐并不是说老人多缺这一顿饭,而是提供了一个场所,让老年人每天走出来,互相有个陪伴关心和交流,有的还需要学习智能手机跟外地子女视频;在此基础上,中心开展老年关怀服务,如助餐、助浴、助行、助医、助洁、助急、助乐等;再升级到针对老人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组建老年人书画兴趣小组、手工插画、广场舞队等,丰富精神生活。”于涛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活动,对全村老年人进行详细登记,并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医养结合。

老人们在用餐(资料图片)

打通“最后一公里”

村民免费了,谁来买单?这也是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最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岚山区两年前出台《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意见》,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岚山区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标准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为了民生“一号工程”。

2021年2月起,按照“试点先行、全面覆盖”两步走战略,岚山区制定完善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区财政预算资金1.5亿元,对建成并运营的村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区、镇两级财政每年再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运营补助。

同时,出资100万元设立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志愿服务扶持奖励资金,组建了39支“红辉暖心”志愿服务队,涵盖“爱心巧厨”“爱心义剪”“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分队,破解老年人“吃饭难”“空心烦”的养老困局。

老人们在做理疗(资料图片)

“每个老人每餐大约有5块钱从区财政里出,经济好点的村再添一点,镇上再添一点,有的村民和外界还会再捐点,一顿饭让老人能达到个七八块钱。”孟庆斌介绍称。

周升芬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保证每个老人每餐不低于一两肉、菜一周不重样,菜都是由我采购,不能要剩下的便宜的那种,自己不吃的菜不能给老人吃,标准高了成本自然就上来了,甚至单算餐费收支很多时候是亏的。”

目前,在中楼镇62家养老服务中心中,有18个中心是由如周升芬所在的山东惠泽等机构在运营,其他由村里自己运营。

对此,于涛表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多种模式建设运营,如镇级养老院、社会运营机构参与等,管理是党支部+运营机构+自愿服务+社会,村支书记在养老服务中心任职,党员包户,村民互助。第三方机构的参与让中心更加标准化、智能化和流程化,设备更专业、功能更齐全,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一看是机构在运营,会让人误以为市场化了,是以盈利为目的,村民和公益机构在捐助时会打折扣。

“下一步会逐步让运营机构退出。”于涛告诉记者:运营机构可退到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和采购上;同时,欢迎有条件的村民捐助,在村里的村民多参加自愿服务,鼓励家里有老人但条件一般的村民每天象征性地捐出哪怕1元钱,既能体现爱心还能切实提高餐食水平;慢慢地也会引进公益基金进来,更好地补充资金来源。

“最后一公里”打通了,中楼镇农村养老样本呼之欲出。

事实上,在整个岚山区,随着8个乡镇街道的374处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启用,构建起了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山东出台22项措施要求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环球即时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