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一个巴掌拍不响,此次尚在蔓延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主要是由硅谷银行引发的,这其中货币政策的失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美联储对通胀形势的误判,导致加息过于迟缓,从而造成通胀失控,又不得不激进加息,从而拉爆了整个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但是对于美国中小银行而言,其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硅谷银行作为一家优秀的银行,在美国科技创新领域深耕多年,号称科创银行,对于美国科技创新领域功不可没,也探索了一条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银行经营模式,成为中小银行的楷模。但是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溃败。
(资料图片)
硅谷银行此次资产端管理方面最大的败笔是出售一笔可出售证券,导致了18亿美元的亏损,从而让股东失去信心,股价大跌,然后引发存款挤兑。
所谓可销售证券是不期望持有到期或在近期出售的的投资证券,可销售证券以其公允价值被报告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硅谷银行的财报,2022年底硅谷银行持有的可出售证券资产市值为261亿美元,主要是国债。为了控制风险,这样庞大的风险敞口必须有对冲安排,去年之前,这部分资产都是有对冲的,绝大部分进行了掉期交易,以对冲利率上升对其大型债券组合的影响。
该行在2022年7月给投资者的报告中所说,它正在 “将重点转移到管理利率下降的敏感性”。也就是说,在2022年6月,他们已经预判利率要下降。
而事实是,2022年5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39.0万人,较上月的43.6万人略有下降,但好于市场预期的32.5万人,非农数据高于预期增强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数据公布之后,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得以巩固和增强,6月和7月FOMC会议加息至少50基点的概率均达到100%。而2022年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创40年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增6%, 前值6.2%,市场预期5.9%。
无论是就业还是物价,包括当时美联储高层的表态,当时的市场氛围都是一面倒的预期美联储将会继续激进加息的,但是硅谷银行的则预期的“利率下降”了,这种反常思维不知道是什么逻辑。
此后美联储开启了史上最激进的加息,从6月到11月连续加息四次,每次达75个基点,接着12月加息50个基点,今年2月加息25个基点,硬生生把联邦基金隔夜的利率上涨了375个基点。去年同期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是3%左右,到了今年3月份,涨超4%。
由于错误的利率判断,硅谷银行261亿美元的可供销售证券,在没有对冲的情况下,相当于“裸奔”。
另一个被大家质疑的是存款,在硅谷银行的一般存款中活期存款约为1328亿美元,定期存款为66.93亿美元。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76.72%。这是由硅谷银行的客户结构决定,作为一家科技创新行业为主的银行,客户大多是创投企业,在未投出资金前,一般是以活期存款存在,尽管成本低,但是极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做好负债管理,比如通过同业往来即同业拆借来对冲存款的临时性波动,或者可以发行大额存单或债券等主动负债方式以改善负债的期限结构。在资产端,也可以配置流动资金贷款、同业拆出、现金等安排以管理流动性风险。
此次,硅谷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后没有采取同业拆借或者大额存单的方式,而是出售资产,从而将流动性管理的缺陷暴露在世人面前,显得极其不可思议。
有人把硅谷银行的破产归为科创企业的泡沫,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硅谷银行的确主要服务科创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行业高度集中。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资金量大,流动性快,大进大出,可预见性较差,但这不能否定硅谷银行在科创领域的探索和贡献。
应该说,科创行业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动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工具,包括央行监管方面的工具以维持流动性,确保银行的安全,相关管理层,对于宏观经济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要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确保交易的大方向上不出现重大误判。同时不能过分追求短期高收益,收益和风险要匹配,同时在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只要做到了这些,科创行业仍然是中小银行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因此,回头看我国中小银行而言,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工具相对短缺,行业和区域集中度更高,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方面,资产负债的脆弱性也更高,相关人员对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大方向的判断力、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的匹配水平等等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这就对银行的经营以及监管具有高度的警示意义。
硅谷银行为我国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案例。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