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到2022年底,外资持有美债余额7.34万亿美元,比2021年底减少4260亿美元,这也是市场通常讲的外资减持美债4260亿美元,降幅创历史最高。而2022年全球央行净增加了1136吨黄金,同比大幅增长152.31%,创下历史新高,而2023年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
这是一个完美的抛美元买黄金的操作。由此,我们肯定可以推测,美元过剩,资金流出美国,大家对美元未来的表现开始担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正是在去年,全球央行却是借入美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的一周内,全球央行(FIMA) 回购协议工具的使用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00亿美元,远超过疫情高峰期达到的14亿美元峰值。所谓FIMA回购协议工具于2020年3月31日推出,其实就是美联储对全球央行流动性的一个支持,如果有哪个国家的央行出现美元流动性紧张,可以向美联储借美元,但必须以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品向美联储申请美元流动性。这是由于疫情引发全球范围内恐慌,也出现了美元荒,美元持续大幅升值,这个工具的目的是缓解美元流动性紧张。
这个现象又说明,央行们一边减持美债套现,一边从美联储借入美元,反应了央行去年在大幅连续加息同时缩小资产负债表的形势下,全球流动性的紧缩,主要是美元流动性向美国流动,全球范围出现了“美元荒”,表现为随着美联储利率的上涨,全球范围内美元利率也在上涨,比如中国商业银行美元理财产品利率一度高达5%以上。
但是,全球央行持有美债减少,表面上看,似乎是各国央行在抛售美债,但事实上,大家忽略了一个债券的负估值因素,这是因为去年以来美国持续激进加息,债券收益率持续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带来了各国央行持有美债的缩水。
根据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提供的数据(来自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2022年美债跌幅和中长期美债净买入规模均创历史纪录。到2022年底,外资累计净买入美债7166亿美元。但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债价格下跌,导致负估值效益1.14万亿美元,也导致外资持有的美债余额减少4260亿美元。其中外资净买入美债的规模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7724亿美元的次高,负估值效应是有数据统计以来最高。
由此看来,情况恰恰相反,不是大家抛售美债,而是增持美债。
中国去年的确是减持美债的。2022年中国美债持有量比2021年下降1733亿美元,降至8671亿美元,其中净卖出中长期美债291亿美元,净买入短期美债的6亿美元,合计净卖出美债285亿美元,而日本是净卖出444亿美元,所以中国的减持规模比日本少35%。
但是中国净卖出285亿美元美债,减持规模比上一年下降77%。由于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债价格下跌,负估值效应导致中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余额减少1448亿美元,贡献80%。从数据上看,中国投资者一方面卖出美债,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净买入美国机构债1218亿美元,还买入美国的企业债34亿美元,对美国生息资产当期净买入967亿美元,所以中资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实际增持了美国的机构债和企业债。
也就是说,在全球遭遇“美元荒”的形势下,央行们去年总体上是增持美债的,但是央行的另一个动作也要注意,那就是开始大肆购买黄金。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数据,2022年央行黄金的总购买量为1136吨,这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净购买量,并打破了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的净购买量记录,也是全球央行连续第13年净买入黄金;2023年央行买入规模进一步放大,1月全球央行净买入黄金量从31吨上升至77吨,较去年12月环比大涨192%。
其中,整个2022年和今年1月最大的黄金买家——土耳其央行,再次购买了23吨黄金。土耳其央行目前持有565吨黄金。
中国央行购买黄金的动作尤其引人注目,3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月黄金储备为6592万盎司,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1.2%,为连续第四个月上升。去年11月前,我国官方储备资产中的黄金储备逾三年保持不变,自11月起,黄金储备开始逐月增加。
在美元荒的情况下,全球净购入黄金的动作并不能就此判断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不保,但是央行们也在试图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在地缘政治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俄乌战争导致欧美冻结俄罗斯资产的行为,冲击了全球央行配置资产的原有理念,资产组合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央行适度增持黄金资产,有助于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增强国家金融安全。
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变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符合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份额,过度解读容易引起误导。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标签: